民国第一家族:百年兴衰间,痛史与谁说
陈宝箴、梁启超则留下了两个学者家族尽管一生精明强干,在世时持家有方然而袁世凯在家风教育上却仍然完败于时代他死后,分家后的袁家子孙大多在耗光财产后迅速败落1920年代,冯玉祥控制河南后没收了袁家在河南的祖产致使坐吃山空的袁世凯子女们遭受到了致命一击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长子袁克定开始依靠典当财产...
陈寅恪的“恪”,读“ke”就是没文化?到底应该怎么读?
是因为他祖父陈宝箴定下的“三恪封虞后,良家重海邦”的行辈用字。那么这里的“三恪封虞后”,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典故,是讲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对前面三个王朝的子孙都封以王侯的名号,史称三恪,所以三恪这个词,是一个固定的读音,不可能读三que,因此,在祖父陈宝箴定下“三恪封虞后”的字辈时,就决定了陈寅恪的名...
头条巷-腾讯新闻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名头很响,为晚清“新政重臣”陈宝箴之子,历任吏部行走、主事,与谭廷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其父陈宝箴是咸丰举人,清末风云人物,“才长干济,学识深通”,有叶水心、陈同甫之风。同治初年,陈宝箴入曾国藩幕,曾国藩待其为上宾,称之为“海内...
陈宝箴留在故里的四件墨迹
两封信写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和七月,时陈宝箴已68岁,正在湖南巡抚任上。雍正末年,陈宝箴的曾祖陈鲲池兄弟在闽、粤、赣(南)客家人向赣西北山区迁徙的高潮中,从福建上杭中都琳坊迁至江西义宁州(含今修水、铜鼓两县)桃里乡竹塅村(今修水)。陈鲲池迁至义宁州后生育克绳、克调、克藻、克修四子,称“...
陈宝箴主修的故里宗族通谱
陈宝箴主修的故里宗族通谱转自:团结报□刘经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闽、广、赣的客家人纷纷向江西义宁州(1914年分为修水、铜鼓两县)移民,至嘉道年间,已有100多年,各姓人口大量增加,并且崛起了具有科举功名的乡绅,联支建祠修谱、重建宗族一时蔚成风气。道光年间,怀远(义宁州客家人的特殊称谓)各姓...
唯一支持戊戌变法的督抚:被慈禧秘密赐死,子孙尽是人才
陈宝箴的后裔可以说是人才辈出!长子陈三立与谭嗣同等人并称“维新四公子”,他博学多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孙子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其他几个孙子,比如陈方恪、陈登恪、陈隆恪也是著名的文人。曾孙陈封怀是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被称为“植物园之父”。
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家江西陈氏,凭什么被“封神”?
当年,迁居江西的陈氏先祖陈公远,虽以低微的身份为后代筚路蓝缕,却从一开始就教育子孙谨记十个字:立仁德之志,操君子之节。而这,成了陈氏家规的核心。从陈宝箴,到陈三立,到陈衡恪、陈寅恪,再到陈封怀,每一个人,都足以突破家族的界限,上升为中国人的精神榜样。
晚清督抚的治家方略与族运走向 ——以周馥家族为例
查周馥前后任巡抚的人(湘军军官及满族人除外),初任者14人中,多数是40岁以上、60岁以下,其中47岁的3人,只有岑春煊39岁、陈宝箴64岁,而周馥比陈还大两岁,66岁才升任巡抚。我想这与他不是正途出身定有关系。而66岁的人还要追究他是不是举人进士,可见科举功名在当时官场之重要。周馥自己当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在...
漫步湘西凤凰 世界很小爱恋很大(组图)
有“中国文化贵族”之称的陈世家,是中国近现代非常耀眼的文化型家族,成员包括了维新派名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他的儿子,诗坛泰斗国学大师陈三立,他的孙子,著名画家陈师曾,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诗人陈隆恪和陈方恪,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陈登恪,他的曾孙,著名植物学家陈封怀等等十余人。博物馆里展览着陈家的一些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