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二〇二四年上思县中国农民丰收节速写
在昌菱农场甘蔗一级良种繁育基地,大片的甘蔗试验田郁郁葱葱,基地负责人、广西农垦昌菱农场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陆辉德正穿梭其中,仔细观察甘蔗的生长态势,采集和分析各种数据。“我们基地将引进的新品种进行扩大繁育,然后对比筛选出制糖企业、蔗农都能受益的优良品种,以满足他们的用种需求。”陆辉德介绍。近年来,上思县...
稻粱菽麦黍稷是什么意思 分别是什么农作物
菽,泛指豆类作物,如大豆、小豆、绿豆等。豆类作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种植方式多样,既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副食。麦,包括小麦和大麦,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广袤的北方旱地上,麦苗青青,麦浪滚滚,是丰收的希望。黍,又称黄米,是古代中国祭祀天地的重要粮食作物。在古代,黍被视为神圣之粮,常用于重要...
小米是“西米”?大豆叫菽?五谷杂粮原来这么好玩
先秦时期,大豆的栽培性状驯化趋于成熟,被称为“菽”。菽与粟(小米)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两种粮食作物,故《墨子》有“菽粟多而民足乎食”的论断。《战国策》载:“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豆饭是将大豆蒸煮后做成的主食,藿羹是用大豆嫩叶煮成的羹汤,是当时百姓的主要食物。汉代起,“菽”的称谓逐渐被原指食器...
黑龙江喜看稻菽千重浪
蓝天,白云,阳光,进入黄熟期的稻田延伸到天际……站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万亩大地号的水稻田边,现代化大农业的壮美与气魄一览无余:饱满下垂的稻穗,一行行整齐地站立在阳光下,闪出一片丰收的金色光芒。“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9月,走进黑龙江,就走进了一个关于收获、关于希望、关于梦想的故事。
菽香悠远话大豆(二) | 这里是世界栽培大豆的起源地
比如殷墟甲骨卜辞中多次提到“菽”,并且“受菽年”与“受黍年”同时进行占卜,足以证明菽与黍同为农作物。比如《诗经》中多次提到菽,如“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莒之”“七月亨葵及菽”等。再比如《管子》《周礼》《墨子》《睡虎地秦墓竹简》等资料中均有关于“菽”的记载,并且这些记载提到的...
菽香悠远话大豆(三) | 从“菽”到“豆”,是怎样演变的
所以秦汉后,随着时间推移,豆改变的不仅仅是外形,含义也发生了转折,从这一时期开始,“豆”字逐渐代替了“菽”字,用来表示农作物中的大豆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黄豆”一词汉代就出现了近来考古发现,以汉灵帝熹平二年(173年)《张叔敬瓦缶丹书》中提到的“黄豆瓜子”和曹操墓出土的“黄豆二升”石牌为代表,说明继“大豆”之后...
现在种植的农作物都是天然产生的吗?
现在种植的农作物大多不是天然产生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几乎都是由野生植物经栽培、驯化而来的,大约是从中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人类开始驯化植物的历史距今约有一万年。在我国南方,水稻是最早被驯化的,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距今近7000年的稻作遗存。汉朝的《氾胜之书》和北魏的《齐民要术》均对利用单株...
历史上引入中国的农作物
自原始农业诞生之际,我国的农作物体系就展示出“多元交汇、多元一体”的特点。远古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与不同地区、不同文明进行各种形式的物质文化交流。在华夏先民完成对稻、黍、菽、稷等野生作物驯化的同时,里海与中东的居民也实现了对麦类作物的驯化。殷商时期,大麦与小麦自西亚引入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一带...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从“粟”和“黍” 看殷商粮食作物
粟,俗称谷子,脱壳之后称小米。黍,也叫糜子,去皮后称黄米。在我国北方多处史前考古遗址中,都发现有粟、黍遗存。殷商时期的农作物就包括粟、黍。甲骨文中的象形字、会意字等,保存了先民对于事物的认知。那么,让我们一起打开古文字的历史宝典,深入了解“粟”“黍”吧。
从“粟”和“黍” 看殷商粮食作物(了不起的甲骨文)
粟,俗称谷子,脱壳之后称小米。黍,也叫糜子,去皮后称黄米。在我国北方多处史前考古遗址中,都发现有粟、黍遗存。殷商时期的农作物就包括粟、黍。甲骨文中的象形字、会意字等,保存了先民对于事物的认知。那么,让我们一起打开古文字的历史宝典,深入了解“粟”“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