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之木不可复生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孟子又千年之后,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春望》一诗。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的伤怀之时,却有着乐观的第一句——“国破山河在”。牛山之木不可复生,但通过本书,我们知道了历史上的...
陈业新:构建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述论——以内容体系为对象
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并得出结论:“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那么,孟子关于牛山的书写从何而来?
夏含夷|一个关于关中的新故事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孟子(约前372-前289)时代千年之后,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写下《春望》一诗。这首诗是杜甫的名作之一,作于安史之乱后的伤怀之时,但却有着乐观的首联第一句——“国破山河...
孟子性善论并未指出恶从何而来,仅停留在个体和内心上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姚海涛:孟子生态哲学思想探赜
牛山上的草木,若有“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的时间与条件,则有“萌蘖之生”的效果。“斧斤伐之”,“牛羊又从而牧之”,则会使山失去原本茂盛的本性,由郁郁葱葱之山变成童童濯濯之山。草木犹人,人犹草木。人与草木,皆是一理。山的本性是草木茂盛,郁郁葱葱;人的本性是仁义俱在,良心不失。人性与山性、草...
杨海文 | “仁民爱物”与孟子的生态智慧
孟子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11·9)即使有的植物很容易生长,但你先晒它一天,后冻它十天,它也不可能生长起来。道法自然就是不要把太多的人为强加给大自然。人身之外有大自然,人身之内有小宇宙。孟子讲“牛山濯濯”,一方面是让人们“爱物”(13·45),保护大自然的...
对联唯我国独有,西方文化无此特产,丘吉尔也只能做到押韵而已
几十年前“破旧立新”,但《芙蓉镇》里秦书田把他和胡玉音的艰难结合自嘲为“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反映的却正是旧文化。二十多年前游山东,泰山的楹联刻石“漫山遍野”,而崂山劳动吾人眼力寻找,却如牛山濯濯,因为对联的空芜而叹息。对联不只是顾宪成“风声雨声……家事国事……”或者武侯祠“攻心”、“审势...
回到故里 回到孟子 回到思想的家
他举例“牛山濯濯”章说明,孟子提出人性本善,是要解决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从本质的规定性上来说,人应该是善的,事实经验层面上的不善是后天没有保护它。李景林教授肯定人性善是一种必然性的“本善”,而非仅为诸种可能之一的“向善”,但其论证并没有从惯常的人之本质的道德性来作解释,而是把性善论建立在孟子...
黄维樑:对联里的文化密码
几十年前“破旧立新”,但《芙蓉镇》里秦书田把他和胡玉音的艰难结合自嘲为“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反映的却正是旧文化。二十多年前游山东,泰山的楹联刻石“漫山遍野”,而崂山劳动吾人眼力寻找,却如牛山濯濯,因为对联的空芜而叹息。对联不只是顾宪成“风声雨声……家事国事……”或者武侯祠“攻心”、“审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