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丈量桐城:六尺小巷 人世大道
从高空俯瞰,桐城老城形似金龟,数不清的街巷如同龟板上的纹路。行走其间,可见它们宽窄不一、往来交错。这里,自古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读懂了这些街巷,就读懂了桐城。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六尺巷。这条长不过百米的窄巷连接着一个关于礼让的故事。六尺巷外景。新华社记者陈诺摄相传清朝康熙年间...
丈量桐城:六尺小巷 人世大道
秋色渐浓,记者踏上浸透金桂香的青石板,步入这个被誉为“中国文都”的千年小邑——安徽桐城,用脚步丈量这里的六尺小巷与人世大道。小巷的底色“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桐城位于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因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至今已有1200余年建城史。从高空俯瞰,桐城老城形似金龟,数不清的街巷如同龟板...
六尺窄巷,宽于心间
在安徽省桐城市市中心,有一条宽六尺,长约百米的巷道,其巷南为宰相府遗址,巷北为吴氏旧宅,每年有超过5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参观,它就是“六尺巷”。位于桐城市中心的六尺巷(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与不少知名巷道类景点相比,六尺巷没有鳞次栉比的店铺,也没有香飘十里的小吃,甚至略显僻静,它的吸引力来自...
【历史文化】宽只六尺,为啥叫它“最宽”的巷子?
今天,行走在桐城市大街小巷,街头巷尾、社区楼宇,生动的漫画、“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诗句比比皆是;翻开孩子们的书本,也有六尺巷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一路挖掘,书写老巷新传现在的六尺巷,其实...
丈量桐城:六尺小巷 人世大道
读懂了这些街巷,就读懂了桐城。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六尺巷。这条长不过百米的窄巷连接着一个关于礼让的故事。六尺巷外景。新华社记者陈诺摄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发生宅基纠纷,千里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
王岐山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做官先做人获倡导
另据大公网报道,王岐山11月15日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11月18日晚间,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发表《让人三尺又何妨?》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安徽桐城“六尺巷”。这一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古迹为何引起注视?源于11月15日,也就是上周六,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低调造访此地。
桐城六尺巷的每一块青砖上都镌刻着两个字
每次到文都桐城,当地友人总要领我去看山川古迹,龙眠山、龙眠河、文庙、东作门、老街、紫来桥、桐城中学,文尺巷是必到之处。他们用浓重的桐城方言,向我热忱介绍这些自然山水名胜古迹的前世今生和掌故逸闻。我对这些其实早就耳熟能详,但每一次看,每一次听,感受都新鲜如初。这一次来,正是桂子飘香时节,龙眠山下的...
闻名遐迩的“六尺巷”,是条什么巷子?
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宽不过两米,长不过百米,却被称为“最宽”的巷子。一条小巷为啥被誉为“最宽”巷子?这是因为,它见证了一个关于礼让的故事。1.让他三尺巷口太湖石上镌刻的一首诗,道出了六尺巷的由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安徽桐城探索推行“六尺巷工作法” 以古鉴今 以让促和(法治头条...
“六尺巷”,位于安徽安庆桐城市中心,得名于一则动人的礼让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南墙边是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府邸,北墙边是地方望族吴氏的宅第,两家为宅基地发生争讼,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并不赞同家人争夺地界,遂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收到回信,张...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条六尺巷,精神永流传
张家人看到书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之间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因此得名,也成就了一段礼让和谐的传世佳话。六尺窄巷,宽和街坊;百米短巷,历史悠长。今天,在桐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六尺巷”的影子:马路上是写着“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的标牌;街头...